欢迎访问 新能源热线网!
记者近日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获悉,尽管2019年我国储能产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上仍维持了稳步增长。随着成本的持续下降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储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日益增长,储能+光伏或将成为未来储能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规模为183.1GW,同比增长1.2%。其中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约8.22GW,新增装机1.59GW,同比增长24%,较2018年304.6%的高增长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了前几年全球储能市场平衡发展的态势。国内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2.2GW,同比增长3.2%。其中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1592.3MW,新增装机约520MW,同比增长48.4%,增速较2018年464.4%的激增有明显下降,但整个储能产业仍处在稳步增长的轨道上。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计,随着各类储能技术成本的持续走低及其应用在全领域铺开,未来几年国内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还将大幅增长。预计到2020年底,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2.83GW;之后随着电改的推进和新的应用增长点不断出现,市场需求也趋于刚性,预计到2023年底,国内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0GW。
对于未来全球储能规模,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基准场景下,全球固定式储能电站容量将达到100-167GWh,理想场景下将达到181-421 GWh。无论哪一种场景,应用于光伏电量时移的储能装机容量占比都是最大的,光储模式应该会成为储能未来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说。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光储事业部副总裁张显立表示,随着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光伏发电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如发电曲线和负荷曲线不匹配、电网电压频率波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会对光伏大规模应用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严重制约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因此,要更加关注电网侧的问题和需求,使光伏电站真正从适应电网走向支撑电网,结合储能系统的应用,实现友好地接入电网。基于这样的背景,光伏+储能成为了一种新的应用趋势。
近年来,我国光储市场发展较快。随着对储能的理解和认识逐步加深,以及对储能为光伏电站带来的价值的进一步认同,2019年包括黄河水电、鲁能集团、协和新能源等多家新能源企业开始进入储能领域。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投运的、与光伏相配套的储能项目累积装机规模达到290.4MW,同比增长12%。其中,集中式光储主要是储能与三北地区的大型光伏电站相结合,占光储项目总规模的56%;分布式光储占比为44%,其中最多的是偏远地区储能,在分布式光储中占比达47%,其他分布式光储应用场景还包括工业储能、海岛储能等。
俞振华表示:从地域分布看,集中式光储项目大部分在青海,青海项目在整个集中式光储项目规模中的占比达52%,这跟青海可再生能源比例较高的能源结构有关;此外,青海在2019年建立了共享储能这一创新模式,也推动了青海储能项目的发展。据了解,相比传统的储能电站,共享储能模式投资主体灵活,它服务于多个存在弃风弃光问题的可再生能源场站,在弃风弃光时段存电,非弃风弃光时段给电网放电,然后和新能源场站业主进行收益分成。
展望未来国内光储商业化发展趋势,俞振华指出,我国光储的发展趋势同光伏的发展趋势直接相关:最早光伏依靠政策补贴,通过储能峰谷差价节省电费;随着光伏倾向自发自用,开始有一些分布式光伏+储能的促进就地消纳的模式和项目;未来,光储将会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光储规避高电价,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和电力市场交易,实现光储供电以降低用电成本。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分析指出,从现有的应用来看,储能可以有效地平抑光伏、风电的出力波动性,提升电能质量,通过实现抑峰填谷,减少弃风弃光,获得增发的收益;在市场机制相对完善的区域,还可以参与调峰调频,增加服务收入;另外还可以实现黑启动、无功调节、备用等多种服务,在紧急情况下作为电网的支撑点,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在安徽、江苏等地,无论是电网公司还是地方能监部门,都在为鼓励可再生能源场站配备储能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从新的领域应用来看,储能可以增强分布式发电电力交易的市场性,对于隔墙售电、虚拟电厂等项目的运行和实现盈利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的不断提高,储能应用由原来的锦上添花变成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储能也因此将获得更大的需求、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多的政策支持。
总的来说,储能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受到公认的。无论是发展前景,还是具体商业模式,都有很多的机会。但也要认识到,无论是光伏、风电,还是储能,在电力领域仍然还是新兵的角色,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还需要市场机制的持续完善以及政策的持续支持。刘为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新能源热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新能源热线网 xnyr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904号-30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