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新能源热线网!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8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12 22:23:00 作者:佚名   来源:吉林省能源局

  

  吉能法规〔2024〕138号

  曹生现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挥吉林省资源优势,推动高新技术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省能源局为主办单位,会同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关于建议1:准确识别,抓住战略机遇。提升营商环境质量、政府能力、基础设施、公共产品水平和招商引资水平等

  近年来,全省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制定印发《吉林省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工业节能等主要目标任务;强化绿色试点示范,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63个,创建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87个;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宣传培训,组织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台等媒体赴长春轨道客车等绿色工厂采访,重点对工业企业节能节水改造、着力创建绿色制造体系等方面进行宣传;组织举办工业企业绿色制造专题培训班,重点讲解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复核等内容,累计培训企业500户,人员700人次;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对接,建立绿色制造名单会商机制。

  关于建议2:建设美丽乡村,能源先行。在政策层面,制定系统性、前瞻性的符合我省乡村用能特点的新能源电力产业政策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基础上,建立我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1+6”规划体系,同时研究制定西部基地发展规划、全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不断优化省内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立足省内各地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先后启动“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全域地热三峡”“氢动吉林”等工程行动,同时为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截至3月底,大安市、松原宁江区、公主岭市、前郭县、长岭县等新能源乡村振兴项目建成并网,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

  关于建议3:高质量发展,智力先行。充分发挥驻吉高校和研究机构“智力”优势,开拓“围电经济”产业方向

  为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效果,提升农村能源应用实效,持续强化技术指导服务,2023年全省遴选7个重点县21个重点村,组建省级专家组开展进村入户清洁取暖技术服务指导,针对农村户用沼气设施等安全使用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和督查检查,推动沼气安全生产态势持续向好。此外强化企业-管理-可研协调联动,一方面帮扶企业开展农村清洁能源技术服务指导,强化秸秆能源化技术应用适用性、实用性;另一方面与科研院所、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农村省级专家团队,协助开展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示范,开展沼气等厌氧发酵技术转型升级。

  关于建议4:高新产业,赋能企业。面向园区、村镇等,形成严寒地区新能源电力产业集群

  聚焦秸秆高效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体系建设,推动秸秆能源化利用,针对北方冬季清洁取暖技术应用,大力宣传推广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成熟技术,2021年-2023年推广秸秆打捆直接集中供暖技术应用17处,建设生物质直燃锅炉27台,实现清洁供热面积约100万平方米,2023年全年新增并网生物质发电项目3个(9万千瓦)、垃圾发电项目6个(10.3万千瓦),新建成生物天然气(沼气)项目1个。

  下一步我省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向发力,助力推动省内高新技术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推广绿色制造,加强先进技术、装备、产品推广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二是持续开展农村能源宣传推广,加大技术服务指导力度,完善秸秆打捆直燃、秸秆成型燃料、沼气厌氧发酵技术等农村能源体系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实现。三是持续推动新能源乡村振兴、农村户用光伏等项目建设,推动省内新能源产业发展更多惠及村集体,为老百姓带来福祉。

  

  吉林省能源局

  2024年5月30日

  


原文链接:http://nyj.jl.gov.cn/zwgk/tzgg/202407/t20240712_32601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29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下一篇:对省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1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新能源热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新能源热线网 xnyr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904号-30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